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战后(二)(2 / 3)
毕竟青莲焰箭远不能像普通的重锋箭那么肆无忌惮的消耗。
像天位三境强者,倘若只能攻击近身三四千步以内的强敌,攻击次数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对敌人的威胁自然远没有想象那么强。
但是,北陵军倘若将三百支箭焰莲箭的箭簇部分集到一枚大尺寸重箭之,用射程达一百里的重膛炮发射,谁敢想象百门重膛炮齐射的情景?
嵇元烹、吕尚、刘汾等人相信北陵军想要做到这一步,绝对不是什么难事,而一旦北陵军做到这一步,将魔族再次驱逐到古兰山、大金山以北,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到时候,他们要面对在魔劫崛起、与流阳宫残孽有着千丝万缕渊源、对诸族有着天然敌意的强横势力的存在。
“立时封堵所有坞银有可能流向北陵的通道,是此时的当务之急,相信你们都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吧?”越廷郑王刘汾身穿紫金蟒龙袍,身量极其伟岸,眼瞳里暗藏紫色雷芒,这是他将紫气升阳诀修炼到大成境界的表现,手按住玉案,以虎踞之姿的扫射众人,不徐不急的说道,“此外,诸家能炼制多少青莲焰箭,也应该极尽所能有所作为……”
对刘汾的话,众人皆称是。
大家心里很清楚,即便这时候果断封锁住所有坞银流向北陵的通道,但北陵自身每年也应该有能力采炼数万斤坞银,炼制三四万支青莲焰箭囤积下来,在魔劫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诸家光想防备、压制流阳宫残孽势力的崛起,将是极其吃力的。
目前,大家对北陵所盛行的天机傀儡术,对诸多天机战械的铸制之法,也都差不多掌握了,传统的炼器能力,也应该远在北陵之。
这时候搞清楚青莲焰箭的原理之后,想要仿制,甚至试制更强的焰箭都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各家尽最大可能去发展天机战械,装备军,极尽可能打击魔兵、恢复统治疆域,真正凭借自身实力将北陵限制在万涛河北岸难以出头,才是消弥流阳宫残孽势力对诸家威胁的根本手段。
*************************
烈帝三年年末,除了南线魔兵大幅撤退到洞庭山附近外,北线魔兵也陆续从茅镇山脉撤出,退回到阴魂岭、武侯岭,调整部署后,重新将压力施加到紫柏山的东南麓。
北线魔兵一方面限制北陵军出紫柏山东麓,收复天鹤川等地的故土,一方面继续驱赶成千万的魔物通过紫柏山,进入北陵境内大肆扰袭,破坏北陵境内的生产。
安西与越廷联军不费吹灰之力,收复茅镇山脉,但兵力并没有继续往东挺进,而是不顾冬季的酷寒,从栖凰岭西麓迁徙数以百万的平民填入茅镇山脉北麓,与荆口城夹万涛河而望,着手修建数座由防护大阵笼罩的军镇城池。
安西吕氏在王城巨鹿南部的潼湖择地修建造船场,看船坞的规模,看得出安西吕氏在越廷的支持下,计划在千潼湖建造青鲸级铁甲战舰;同时巨鹿城里迁入数以千计的炼器师、十数万计的匠工,大建工场,筹划建造天机战械。
在横断山脉的深处,造桥铺路的民夫更加艰辛,每天都有成百千的人熬不过酷寒而冻死,又或者失足落入深峡摔成粉身碎骨。
这一切只为能早日在安西跟越廷之间开辟出横穿横断山脉的陆通道。
烈帝四年春暮,南诏郡国联同天南国援军进入茅镇山脉南麓的大庚岭大肆修建军镇城垒。
茅镇山脉南北绵延两万余里,传统而言,南麓的大庚岭一直以来也都位于安西柱国将军府辖域的腹地。
南诏与天南国的联军,倘若要联合起来对北线魔兵施加压力,完全可以到阴魂岭的南部建立前进基地;而那里距离茅镇山脉南麓的大庚岭足足相距五六万里。
截止到烈帝四年春暮,天南借道南诏、越廷借道安西进入深受魔劫屠戮的崇国境内的总兵马已经达到七百万,但大多数都聚集到荆口南岸的茅镇山脉,像一柄锋利无的斩天巨剑悬在北陵的头顶之。
陈海对此视如无睹;同样的,陈海对过去两年时间内南诏与天南、安西与越朝的大姓宗族间高达百余起的联姻也视如无睹,对雍京南迁势力在云岭附近扎根以及跟南黎诸姓的融合,同样视如无睹。
无论是南诏或安西残军,还是天南与越朝数万里奔援而来的精锐兵马,只要他们没有能跟魔兵主力打一两场血腥而惨烈的会战,陈海并不觉得他们聚集的兵力再多,又或者境内建多少制造天机战械的工场,能对北陵形成多大的威胁。
陈海同时也相信他们也应该清楚自己的斤两多轻多重,不要看他们在茅镇山脉聚集的兵力甚多,也开始大规模铸制天机战械,但相信他们在魔族身找到自信之前,绝对不敢对北岸轻起兵衅。
魔族弃攻为守,将北线兵马都收缩到阴魂岭一线,虽然还不断驱赶杂魔通过紫柏山渗透进来,但整个北陵境内所承受的压力,以往要减轻了许多。
北陵也终于迎来难得的休生养息的机会。
首先陈海对北陵军的防备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整。
紫柏山南麓的陵州、丹霞渡、太华山虽然仅两千里方圆,但依旧是北陵防御的重点,包括龙骧军、南镇军第一、第二方面军以及第一水师在内,在陈海的直接统领下,总计聚集三百万精锐;此外从陵州到天水之间的防线,归南镇军第三方面军负责;而紫柏山的防线,则划归南镇军第四方面军负责,都受陈海的直接节制。
龙骧禁营军及南镇军共编五百万人马,陈海之下,以龙帝苍禹、宁婵儿、周晚晴、符思远、姬江野、秦虎山、元周、董良、谢觉源、苗凤山、吴之洞、余苍、符少群、秦谦、雷阳子、苍遗、墨翟、计都、吴云湖、吴澄、桓温、姬成韵、姜赫等人为将臣掌管军政事务。 ↑返回顶部↑
像天位三境强者,倘若只能攻击近身三四千步以内的强敌,攻击次数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对敌人的威胁自然远没有想象那么强。
但是,北陵军倘若将三百支箭焰莲箭的箭簇部分集到一枚大尺寸重箭之,用射程达一百里的重膛炮发射,谁敢想象百门重膛炮齐射的情景?
嵇元烹、吕尚、刘汾等人相信北陵军想要做到这一步,绝对不是什么难事,而一旦北陵军做到这一步,将魔族再次驱逐到古兰山、大金山以北,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到时候,他们要面对在魔劫崛起、与流阳宫残孽有着千丝万缕渊源、对诸族有着天然敌意的强横势力的存在。
“立时封堵所有坞银有可能流向北陵的通道,是此时的当务之急,相信你们都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吧?”越廷郑王刘汾身穿紫金蟒龙袍,身量极其伟岸,眼瞳里暗藏紫色雷芒,这是他将紫气升阳诀修炼到大成境界的表现,手按住玉案,以虎踞之姿的扫射众人,不徐不急的说道,“此外,诸家能炼制多少青莲焰箭,也应该极尽所能有所作为……”
对刘汾的话,众人皆称是。
大家心里很清楚,即便这时候果断封锁住所有坞银流向北陵的通道,但北陵自身每年也应该有能力采炼数万斤坞银,炼制三四万支青莲焰箭囤积下来,在魔劫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诸家光想防备、压制流阳宫残孽势力的崛起,将是极其吃力的。
目前,大家对北陵所盛行的天机傀儡术,对诸多天机战械的铸制之法,也都差不多掌握了,传统的炼器能力,也应该远在北陵之。
这时候搞清楚青莲焰箭的原理之后,想要仿制,甚至试制更强的焰箭都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各家尽最大可能去发展天机战械,装备军,极尽可能打击魔兵、恢复统治疆域,真正凭借自身实力将北陵限制在万涛河北岸难以出头,才是消弥流阳宫残孽势力对诸家威胁的根本手段。
*************************
烈帝三年年末,除了南线魔兵大幅撤退到洞庭山附近外,北线魔兵也陆续从茅镇山脉撤出,退回到阴魂岭、武侯岭,调整部署后,重新将压力施加到紫柏山的东南麓。
北线魔兵一方面限制北陵军出紫柏山东麓,收复天鹤川等地的故土,一方面继续驱赶成千万的魔物通过紫柏山,进入北陵境内大肆扰袭,破坏北陵境内的生产。
安西与越廷联军不费吹灰之力,收复茅镇山脉,但兵力并没有继续往东挺进,而是不顾冬季的酷寒,从栖凰岭西麓迁徙数以百万的平民填入茅镇山脉北麓,与荆口城夹万涛河而望,着手修建数座由防护大阵笼罩的军镇城池。
安西吕氏在王城巨鹿南部的潼湖择地修建造船场,看船坞的规模,看得出安西吕氏在越廷的支持下,计划在千潼湖建造青鲸级铁甲战舰;同时巨鹿城里迁入数以千计的炼器师、十数万计的匠工,大建工场,筹划建造天机战械。
在横断山脉的深处,造桥铺路的民夫更加艰辛,每天都有成百千的人熬不过酷寒而冻死,又或者失足落入深峡摔成粉身碎骨。
这一切只为能早日在安西跟越廷之间开辟出横穿横断山脉的陆通道。
烈帝四年春暮,南诏郡国联同天南国援军进入茅镇山脉南麓的大庚岭大肆修建军镇城垒。
茅镇山脉南北绵延两万余里,传统而言,南麓的大庚岭一直以来也都位于安西柱国将军府辖域的腹地。
南诏与天南国的联军,倘若要联合起来对北线魔兵施加压力,完全可以到阴魂岭的南部建立前进基地;而那里距离茅镇山脉南麓的大庚岭足足相距五六万里。
截止到烈帝四年春暮,天南借道南诏、越廷借道安西进入深受魔劫屠戮的崇国境内的总兵马已经达到七百万,但大多数都聚集到荆口南岸的茅镇山脉,像一柄锋利无的斩天巨剑悬在北陵的头顶之。
陈海对此视如无睹;同样的,陈海对过去两年时间内南诏与天南、安西与越朝的大姓宗族间高达百余起的联姻也视如无睹,对雍京南迁势力在云岭附近扎根以及跟南黎诸姓的融合,同样视如无睹。
无论是南诏或安西残军,还是天南与越朝数万里奔援而来的精锐兵马,只要他们没有能跟魔兵主力打一两场血腥而惨烈的会战,陈海并不觉得他们聚集的兵力再多,又或者境内建多少制造天机战械的工场,能对北陵形成多大的威胁。
陈海同时也相信他们也应该清楚自己的斤两多轻多重,不要看他们在茅镇山脉聚集的兵力甚多,也开始大规模铸制天机战械,但相信他们在魔族身找到自信之前,绝对不敢对北岸轻起兵衅。
魔族弃攻为守,将北线兵马都收缩到阴魂岭一线,虽然还不断驱赶杂魔通过紫柏山渗透进来,但整个北陵境内所承受的压力,以往要减轻了许多。
北陵也终于迎来难得的休生养息的机会。
首先陈海对北陵军的防备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整。
紫柏山南麓的陵州、丹霞渡、太华山虽然仅两千里方圆,但依旧是北陵防御的重点,包括龙骧军、南镇军第一、第二方面军以及第一水师在内,在陈海的直接统领下,总计聚集三百万精锐;此外从陵州到天水之间的防线,归南镇军第三方面军负责;而紫柏山的防线,则划归南镇军第四方面军负责,都受陈海的直接节制。
龙骧禁营军及南镇军共编五百万人马,陈海之下,以龙帝苍禹、宁婵儿、周晚晴、符思远、姬江野、秦虎山、元周、董良、谢觉源、苗凤山、吴之洞、余苍、符少群、秦谦、雷阳子、苍遗、墨翟、计都、吴云湖、吴澄、桓温、姬成韵、姜赫等人为将臣掌管军政事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