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一块红布》(2 / 4)
这个位面的观众不会理解这首红布中的深意,但他们都被葛朝宝纯粹而炽热的歌声所打动了,很多人听得都很带劲。
林在山听这首歌的心情却是五味杂谈。
从一个庞大的体制社会中抽离出来,再通过这首歌回过头去品读那个时空的历史,林在山的心情变得稍微有些沉重,但也很超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走出来以后,林在山才更理解这首歌老崔到底唱了什么。
听着这首歌时,林在山脑子里一直在回味另外位面的作家乐评人李皖对这首歌的解读,感觉对这首歌的理解更为通透了——
在另一位面,这首《一块红布》可谓备受争议,或许有人会说老崔口中的一块红布,是指文lll化lll大lll革lll命,有人说一块红布是指极lll左lll思lll潮,有人说一块红布指极lll权lll政lll治,还有人说一块红布指那个年代教化全民的共lll产lll主lll义理想。
也有以具像置换具像的,说红布就是红旗,红旗就是国旗……不管指什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中国人都从这首歌体会到了自己的处境,觉得《一块红布》所唱,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因此,还出现了更不可思议的事——当一些老红lll卫lll兵、老lll知lll青、文人、知识分子、工人、华侨,40岁的或者50岁的,听说崔健是一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感到不知所措,有点不敢相信。他们觉得,这首歌理应只有“他们中的人”才写得出,没有“他们”的经历,不可能写出这种感受。
歌曲一上来就是一块红布蒙住了双眼,接下来怎么样?
接下来是不可思议的——崔健说:“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不是苦难,是幸福!
黑暗、怀疑、惊慌……最初的反应里,这些东西可能有过,但随着这境遇既成了事实,“我看见了幸福”。
毫无疑问,《一块红布》所描写的,是人生的苦难经验,但它又那么像一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苦恋。
在最深切的痛苦、最危难的困局中,又有最热烈的、甚至暴烈的,无法挣脱、永不放弃的爱情甜蜜和依恋。
这首歌从第一句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句,都无比平实、准确,又无比地富于洞察力,因此,这首歌才能写进现实,写照不同人的不同人生。
眼睛被蒙上后,这个感觉是“真让我舒服”。看不见了,反倒是“舒服”。明明没有归宿、无处安歇,但我的感觉是忘记了“我没地儿住”。再下去怎么办?往下还有什么想法?我说,我要上你的路。
“上你的路”——其实路也看不见,你是什么模样也看不见,只实在地感觉着:我的手被你抓着,我要你为我做主。
不做任何的猜测和联想,仅仅就说眼睛被爱情蒙蔽、被所爱的人蒙住这么一个故事,这里的每一句,都是完全写真的。
人在如此处境下,就是这么一种剧情发展,就会是这样的感受。对于这种处境和感受,每个人都可以身临其境,或曾经身临其境,或者,即便未经历过,但设身处地进去,也能够感同身受。
这正是这首歌最深刻的悲剧性,是它强大感染力的基础来源。
若作任何联想,哪怕是最极端的联想,比如,把这个处境联想成宗lll教lll教lll化、思lll想llll蒙llll蔽、政llll治llll控制,那么,以下感受洞穿了一般的体验,进入到宗lll教情境、政lll治迷梦和精神梦魇的深层——它不是铁,却像铁一样强烈;它身上有血,有着人性和血肉之躯的温热感觉,攥着你的手的手,是热乎乎的,流淌着难言的炽情与安慰!
凡经历过非凡的年代、有过不寻常的历史经验的人,当能够体会,这种有着人性般的感人温度、爱侣般的归属感的感受,才是社会组织、人类集体迷途的最深切感受。
走在这条路上的感情依然是: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要上你的路。
但这终究是幻境中的一条路。精神的致幻,总有觉得不对劲的时候。脚下的大地已经裂开,这干渴的人要喝点水。崔健最牛B之处就是他接下来写的是:“可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
将嘴堵住——一些人,比如作狭隘的政lll治lll图lll解的人,马上就意会到,这说的是不让人说话,是政lll治对言lll论的控制。
但意会到这一点的同时,最好还要看到以下两点:第一、嘴对嘴,这是爱你的人做出的至亲至爱的举动。第二、现实中的实情是没有水,它用亲吻代替和打消想喝水的饥渴。
这样的多重语义,远比“封lll口”来得复杂。而且,其更具震撼的地方是,它并非对立双方敌对/打击/压迫的行为,而是相爱的一对儿至深的、热烈的、有如将灵魂的爱恋探入对方腔体内相互交换的举动。
这一个表达,和接下来在最后一段陈述的意思,才是不可思议的: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因为我身体已经干枯/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这个已经被吸干的人,或者,平实一点表述——这个已经因饥渴、缺水而身体干枯的人,走已经不能走了,哭也已经不可能哭了——一个何等触目惊心的形象! ↑返回顶部↑
林在山听这首歌的心情却是五味杂谈。
从一个庞大的体制社会中抽离出来,再通过这首歌回过头去品读那个时空的历史,林在山的心情变得稍微有些沉重,但也很超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走出来以后,林在山才更理解这首歌老崔到底唱了什么。
听着这首歌时,林在山脑子里一直在回味另外位面的作家乐评人李皖对这首歌的解读,感觉对这首歌的理解更为通透了——
在另一位面,这首《一块红布》可谓备受争议,或许有人会说老崔口中的一块红布,是指文lll化lll大lll革lll命,有人说一块红布是指极lll左lll思lll潮,有人说一块红布指极lll权lll政lll治,还有人说一块红布指那个年代教化全民的共lll产lll主lll义理想。
也有以具像置换具像的,说红布就是红旗,红旗就是国旗……不管指什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中国人都从这首歌体会到了自己的处境,觉得《一块红布》所唱,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因此,还出现了更不可思议的事——当一些老红lll卫lll兵、老lll知lll青、文人、知识分子、工人、华侨,40岁的或者50岁的,听说崔健是一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感到不知所措,有点不敢相信。他们觉得,这首歌理应只有“他们中的人”才写得出,没有“他们”的经历,不可能写出这种感受。
歌曲一上来就是一块红布蒙住了双眼,接下来怎么样?
接下来是不可思议的——崔健说:“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不是苦难,是幸福!
黑暗、怀疑、惊慌……最初的反应里,这些东西可能有过,但随着这境遇既成了事实,“我看见了幸福”。
毫无疑问,《一块红布》所描写的,是人生的苦难经验,但它又那么像一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苦恋。
在最深切的痛苦、最危难的困局中,又有最热烈的、甚至暴烈的,无法挣脱、永不放弃的爱情甜蜜和依恋。
这首歌从第一句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句,都无比平实、准确,又无比地富于洞察力,因此,这首歌才能写进现实,写照不同人的不同人生。
眼睛被蒙上后,这个感觉是“真让我舒服”。看不见了,反倒是“舒服”。明明没有归宿、无处安歇,但我的感觉是忘记了“我没地儿住”。再下去怎么办?往下还有什么想法?我说,我要上你的路。
“上你的路”——其实路也看不见,你是什么模样也看不见,只实在地感觉着:我的手被你抓着,我要你为我做主。
不做任何的猜测和联想,仅仅就说眼睛被爱情蒙蔽、被所爱的人蒙住这么一个故事,这里的每一句,都是完全写真的。
人在如此处境下,就是这么一种剧情发展,就会是这样的感受。对于这种处境和感受,每个人都可以身临其境,或曾经身临其境,或者,即便未经历过,但设身处地进去,也能够感同身受。
这正是这首歌最深刻的悲剧性,是它强大感染力的基础来源。
若作任何联想,哪怕是最极端的联想,比如,把这个处境联想成宗lll教lll教lll化、思lll想llll蒙llll蔽、政llll治llll控制,那么,以下感受洞穿了一般的体验,进入到宗lll教情境、政lll治迷梦和精神梦魇的深层——它不是铁,却像铁一样强烈;它身上有血,有着人性和血肉之躯的温热感觉,攥着你的手的手,是热乎乎的,流淌着难言的炽情与安慰!
凡经历过非凡的年代、有过不寻常的历史经验的人,当能够体会,这种有着人性般的感人温度、爱侣般的归属感的感受,才是社会组织、人类集体迷途的最深切感受。
走在这条路上的感情依然是: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要上你的路。
但这终究是幻境中的一条路。精神的致幻,总有觉得不对劲的时候。脚下的大地已经裂开,这干渴的人要喝点水。崔健最牛B之处就是他接下来写的是:“可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
将嘴堵住——一些人,比如作狭隘的政lll治lll图lll解的人,马上就意会到,这说的是不让人说话,是政lll治对言lll论的控制。
但意会到这一点的同时,最好还要看到以下两点:第一、嘴对嘴,这是爱你的人做出的至亲至爱的举动。第二、现实中的实情是没有水,它用亲吻代替和打消想喝水的饥渴。
这样的多重语义,远比“封lll口”来得复杂。而且,其更具震撼的地方是,它并非对立双方敌对/打击/压迫的行为,而是相爱的一对儿至深的、热烈的、有如将灵魂的爱恋探入对方腔体内相互交换的举动。
这一个表达,和接下来在最后一段陈述的意思,才是不可思议的: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因为我身体已经干枯/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这个已经被吸干的人,或者,平实一点表述——这个已经因饥渴、缺水而身体干枯的人,走已经不能走了,哭也已经不可能哭了——一个何等触目惊心的形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