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青花瓷》VS《顺其自然》(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大家预料的那样,胡超然率先拿到了一张直通总决赛的门票,这给近来诸事不顺的箭靶好好的提了一口气!
  而随着胡超然的晋级,彩蝶的高毅也只能在这轮打道回府了。
  虽有遗憾,但在这次《好声音》的舞台上收获了林在山给他量身打造几首新歌,高毅也算是收获满满了。
  随着高毅的离开,Beyond战队巅峰6进2抢位战的录影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尾声。
  马上将要拉开的,就是今天的大戏!
  由宋鹏对阵李福菊的生死PK战!
  这一轮,林在山毫不保留的给宋鹏搬了周董在异世最经典的中国风作品之一《青花瓷》!
  力图用最有特色的作品,来为宋鹏保驾护航。
  这首《青花瓷》描写的是周董中国风中一关的永恒的主题——离恨。
  不同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也不同于《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更不同于《千里之外》黯然神伤的“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这首《青花瓷》中的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格外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是可以供人慢慢回味的。
  若论歌曲装B界的NO.1,周董的这首《青花瓷》说是第二,估计只有另外一首周董自己的作品能说是第一了。
  论意境,这首《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论词句,《青花瓷》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
  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
  这首歌的曲经典,词做的更是经典,甚至可以说是方文山写的最好的作品之一。
  方文山写这首歌的背景也很有意思。
  方文山那时因为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其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
  当时方文山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
  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周杰伦这首曲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于其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
  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方文山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
  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人们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
  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方文山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其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
  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
  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
  但后来方文山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于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
  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于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
  当初当方文山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于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因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方文山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
  “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方文山从六祖惠能那句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
  写“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时,方文山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于是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方文山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