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盐商内斗(1 / 2)
把查人的事吩咐下去之后,朱翊钧就带人进了济南城。
比起德州城,济南城自然要热闹很多,城市也很繁华,地方也很大。他们这么多人,居然也能找到一家大客栈一起住下。
朱翊钧的房间被安排在最高处,站在窗口向南看去,济南全景可见城南山势连绵,一城山色,古朴沉郁
所有人都住下之后,酒饭茶水也准备好了。
这个时候,张诚的人从外面走了回来。
对于他们来说,打听一个人的消息并不难。那公子在城门口那样耀武扬威,随便拉一个人问问都能知道他的来历。
只不过是为皇帝做事,自然要把事做得好、做得漂亮,不可能稍稍打听一下就过来报告。况且还不知道打进来的消息是真是假,所以他们经过一番详细的询问、多方验证之后,这才把消息送到了朱翊钧这里。
对于朱翊钧来说,这样的消息基本是可以相信的。
看着站在面前的董大宝,朱翊钧笑着问道:“你就是董大宝?”
“回公子,我就是。”董大宝面带喜色的躬身说道。
这个名字,朱翊钧早就听说过了。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人,但也知道他是东厂张诚手下的得力战将、难得的狠人物。
不过也就问了这么一句,朱翊钧便没有再说什么。自己的身份放在这,这也就是在外面。如果不是在外面的话,这句话自己都不会问。
董大宝心里面很满意,能得到皇帝的召见,这就是资历,代表自己入了皇帝的眼。如果接下来自己能把事办好、办得漂亮、能立下功劳,肯定能飞黄腾达。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大宝想不高兴都难。
一边的张诚知道皇帝问完话了,这个时候说道:“说说吧,把你打听到的消息都说说。”
“是。”董大宝答应了一声说道:“这个人叫做江少卿,现居扬州,这次到济南来是来办事的。他的祖父叫做江才,安徽歙县人。江才从小便经商做贾,跟着家乡的人一起学做生意。后来自己积攒了一些本钱之后,跑到了钱塘做食盐生意,几十年下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在钱塘生意做好的时候,他就又转战到了扬州,现在在扬州城里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了,是江南地区排名比较靠前的盐商。江才不但在贩卖时间上有所建树,对儿子的培养也不遗余力。他的儿子叫做江珍。”
闻言,朱翊钧就抬起了头,脸色有些迟疑地看着董大宝问道:“你说的那个江珍,是贵州布政使江珍?他是江才的儿子?”
“回陛下,正是此人。”说完,董大宝就退到了一边。
他知道自己该说的事都说完了,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是多嘴。
朱翊钧手放在桌子上,用手指轻轻地敲打在桌面。
说实话,对于这个时期的事,自己是知道的。
现在大明朝的盐政正处于转型时期,或者说盐商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些人开启了疯狂的内斗。从弘治年间把纳银开中改为纳粮开中之后,盐商就一直都在斗,主要斗争的就是三方势力:徽商、晋商,还有陕西商帮。三方势力你争我夺,打得不可开交,最终结果是徽商胜利了。
这种胜利是两个层面上的,一个层面上是在资本层面上,徽商通过各种生意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他们有钱、有资本干这个事。况且他们有地域优势,属于本地作战。
第二个层面上就是在官场上,徽商是非常精明的一群人,他们在有了钱之后,大力发展加强教育。并不是说只发展自己家的人,只要是同乡,全都发展。你是穷苦人家出身也没有关系,有才学的培养你读书,没有才学的就培养你学做生意。通过这个将所有人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
当然了,其他地方的商人也都这么做,这也是商帮的由来。在这方面,徽商做得极为出色。正是因为这样的品质和品格,使得徽商诞生了很多百年的老字号。
正是通过这两个层次,徽商实现了这次战略争夺的大胜利,将整个盐商的利润从山西和陕西商人手里面夺了出来,把他们彻底赶出了扬州,从而彻底掌控了大明的盐。
争夺失败的两个商帮也在为自己寻找了出路。
首先是陕西商人,他们继续干食盐,但是转进到了云贵四川一带。他们不再经营海盐,转而经营起了盐矿。他们打造出了最有名的一个食盐品牌,叫做自贡井盐。大肆开着盐井、提炼食盐,算是有一番作为。
另外一只被打出去的就是山西商人,也就是晋商,从此以后就没有在食盐上有所作为。但是他们也没有闲着,开始走西口,进行草原贸易。他们跑到了张家口,做起了让很多人咬牙切齿的生意。他们通过自己本地的优势,开始向草原走私,后来向建奴走私铁器、情报,甚至是武器,没有什么事是他们不敢干的。 ↑返回顶部↑
比起德州城,济南城自然要热闹很多,城市也很繁华,地方也很大。他们这么多人,居然也能找到一家大客栈一起住下。
朱翊钧的房间被安排在最高处,站在窗口向南看去,济南全景可见城南山势连绵,一城山色,古朴沉郁
所有人都住下之后,酒饭茶水也准备好了。
这个时候,张诚的人从外面走了回来。
对于他们来说,打听一个人的消息并不难。那公子在城门口那样耀武扬威,随便拉一个人问问都能知道他的来历。
只不过是为皇帝做事,自然要把事做得好、做得漂亮,不可能稍稍打听一下就过来报告。况且还不知道打进来的消息是真是假,所以他们经过一番详细的询问、多方验证之后,这才把消息送到了朱翊钧这里。
对于朱翊钧来说,这样的消息基本是可以相信的。
看着站在面前的董大宝,朱翊钧笑着问道:“你就是董大宝?”
“回公子,我就是。”董大宝面带喜色的躬身说道。
这个名字,朱翊钧早就听说过了。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人,但也知道他是东厂张诚手下的得力战将、难得的狠人物。
不过也就问了这么一句,朱翊钧便没有再说什么。自己的身份放在这,这也就是在外面。如果不是在外面的话,这句话自己都不会问。
董大宝心里面很满意,能得到皇帝的召见,这就是资历,代表自己入了皇帝的眼。如果接下来自己能把事办好、办得漂亮、能立下功劳,肯定能飞黄腾达。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大宝想不高兴都难。
一边的张诚知道皇帝问完话了,这个时候说道:“说说吧,把你打听到的消息都说说。”
“是。”董大宝答应了一声说道:“这个人叫做江少卿,现居扬州,这次到济南来是来办事的。他的祖父叫做江才,安徽歙县人。江才从小便经商做贾,跟着家乡的人一起学做生意。后来自己积攒了一些本钱之后,跑到了钱塘做食盐生意,几十年下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在钱塘生意做好的时候,他就又转战到了扬州,现在在扬州城里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了,是江南地区排名比较靠前的盐商。江才不但在贩卖时间上有所建树,对儿子的培养也不遗余力。他的儿子叫做江珍。”
闻言,朱翊钧就抬起了头,脸色有些迟疑地看着董大宝问道:“你说的那个江珍,是贵州布政使江珍?他是江才的儿子?”
“回陛下,正是此人。”说完,董大宝就退到了一边。
他知道自己该说的事都说完了,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是多嘴。
朱翊钧手放在桌子上,用手指轻轻地敲打在桌面。
说实话,对于这个时期的事,自己是知道的。
现在大明朝的盐政正处于转型时期,或者说盐商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些人开启了疯狂的内斗。从弘治年间把纳银开中改为纳粮开中之后,盐商就一直都在斗,主要斗争的就是三方势力:徽商、晋商,还有陕西商帮。三方势力你争我夺,打得不可开交,最终结果是徽商胜利了。
这种胜利是两个层面上的,一个层面上是在资本层面上,徽商通过各种生意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他们有钱、有资本干这个事。况且他们有地域优势,属于本地作战。
第二个层面上就是在官场上,徽商是非常精明的一群人,他们在有了钱之后,大力发展加强教育。并不是说只发展自己家的人,只要是同乡,全都发展。你是穷苦人家出身也没有关系,有才学的培养你读书,没有才学的就培养你学做生意。通过这个将所有人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
当然了,其他地方的商人也都这么做,这也是商帮的由来。在这方面,徽商做得极为出色。正是因为这样的品质和品格,使得徽商诞生了很多百年的老字号。
正是通过这两个层次,徽商实现了这次战略争夺的大胜利,将整个盐商的利润从山西和陕西商人手里面夺了出来,把他们彻底赶出了扬州,从而彻底掌控了大明的盐。
争夺失败的两个商帮也在为自己寻找了出路。
首先是陕西商人,他们继续干食盐,但是转进到了云贵四川一带。他们不再经营海盐,转而经营起了盐矿。他们打造出了最有名的一个食盐品牌,叫做自贡井盐。大肆开着盐井、提炼食盐,算是有一番作为。
另外一只被打出去的就是山西商人,也就是晋商,从此以后就没有在食盐上有所作为。但是他们也没有闲着,开始走西口,进行草原贸易。他们跑到了张家口,做起了让很多人咬牙切齿的生意。他们通过自己本地的优势,开始向草原走私,后来向建奴走私铁器、情报,甚至是武器,没有什么事是他们不敢干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