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以后(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氏还是不敢相信陈郡谢氏会和寒族联姻:“我听说宫里...谢家女郎,也可嫁做王妃啊,为何...”
  “哎哟,王娘子有所不知,这宫里,素来都是不屑于和什么世家联姻的,莫要说王妃,就是妃嫔,也看不上。”
  “这么多年来,可见一个世家女入宫?士族女都没有!”
  “南边的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北边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什么的,宫里都看不上!”
  “还有,那些勋贵、新贵,都是相互联姻,不怎么找世家,即便自家女郎要外嫁,也是嫁科举中选的才子...”
  “倒是那些暴富的边贸员外郎,恨不得把金山银山往世家手里塞,给自己儿子求娶哪怕是庶女。”
  “可世家们再落魄,也不可能把女儿嫁给这些市侩。”
  说到这里,媒婆嘲笑起来:“都什么时候了,许多士族入不敷出,撑不起排场,养不起交响乐队,还想着往日的架子。”
  王氏不太懂什么“交响乐队”,来了洛阳之后,只知道洛阳城里,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物价极高。
  所以,有钱人想要撑排场,开支极大。
  又流行什么“音乐会”,无论是官宦、士族还是商贾,想要维持自己的“体面”,就得经常出入这种“音乐会”。
  所以,靠着传统庄园过日子的士族,已经日益落魄。
  他们没有多少钱维持这样的生活,却又不得不聚集在洛阳,聚集在中枢所在之地,竭尽全力接近权力,却总是徘徊在外围。
  无论寒族、士族,子弟要当官,要么上战场玩命,要么靠科举,而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许多士族子弟总是考不中。
  考不中就当不了官,若是接连几代人不当官,士族,又如何称为士族?
  这才过了多少年,世家高门和士族的颓势就愈发明显了。
  于是,士族们昔日高昂的头颅,不得不低下,不仅士庶之别越来越模糊,连婚嫁都没那么讲究门第。
  她儿子有出息,考中状元,前途无量,所以,陈郡谢氏这种一流门第的世家,也主动来联姻。
  求的就是令狐琦这个“官场新秀”以后长成参天大树,也好提携妻族,维持妻族的门楣。
  这也是每次科举考试(至少是会试一级)放榜后的奇观:许多勋贵、世家专门派人在榜外候着,一旦有学子上榜,就立刻上前“谈婚事”。
  所以又有“榜下捉婿”的戏称。
  想到这里,她有些期盼:“这婚事,果然有戏?”
  媒婆见王氏松口,大喜过望:“有戏,有戏!!”
  。。。。。。
  “江南的棉花,得优先保障当地百姓的需求!!你们海贸司要外贸业绩,我们州县官府,要保证冬天百姓有棉衣、棉被御寒!”
  “令狐使君,这话可就不对了,我们海贸司做事,从来是按规矩来,这白纸黑字的契约,说好了十月,湖州这边,要交这么多货,你现在说不够,这是打算违约?”
  “今年江南雨水过多,棉花产量受影响,不是我们故意违约!”
  “雨水过多?怎么桑树没受影响,棉树受影响?贵宝地能完成生丝的交货契约,怎么,棉花就不行了?”
  湖州州廨,刺史令狐琦和海贸司的“督办”,以及几位大掌柜,进行争锋相对的谈判。
  为今年湖州地区棉花减产后该怎么分配“配额”,吵得面红耳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