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以后(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从棉花引入中原,从河西、陇右开始种植,经过了将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原各地,棉花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棉花也成了江南地区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并成为炙手可热的外贸产品。
  海贸司要为海商争取权益,一定要保证今年的棉花供货,而作为父母官的令狐琦,却要以百姓利益为优先。
  正相持不下,兵部来人,正好成了令狐琦的“救兵”:兵部要求海贸司暂停在江南对棉花的“提货”,由此产生的“违约金”和经济损失,由有司协调解决。
  “兵部插队也不是这么插!!!”海贸司的官员急了眼,破口大骂起来:
  “你们想干什么!突然要那么多棉花,想干什么?误了海贸事宜,你们觉得少府寺那边很好说话是么?”
  “老兄啊老兄,这事情不是你我能质疑的。”兵部官员一脸淡定,“这么说吧,朝廷要收复故土,其他所有事情,都得靠后。”
  “故土?什么故土?”海贸司的官员觉得莫名其妙,“朝廷重设日南郡都有十年了,南中的爨氏又吃了大败仗,老实了,哪来的故土没....”
  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因为在场的人们都意识到,这个“故土”指的是什么。
  对于令狐琦而言,兵部临时“摊派”的棉花份额,远低于海贸司要兑现的份额,所以,满足了兵部的“摊派”后,剩下的棉花,能够满足湖州地界正常的民间需求。
  所以,他就不吭声了,而兵部来人口中透露的消息,让他颇为期待。
  故土,对,汉四郡故土。
  收复了汉四郡故土,从此以后,楚国的版图,就不会有缺漏。
  。。。。。。
  “东都”开封,皇帝按例驻跸于此,要到冬末才回洛阳。
  上午,散朝归来的令狐琦,见儿子不认真读《千字文》,看《水产志》,气得抄起竹条就打。
  才刚刚开蒙的“小令狐”滑头得很,一边抱头躲一边大声嚎,很快,母亲谢氏赶来,挡在父子之间。
  随后,祖母王氏赶来,夺了竹条,质问:“你怎么无缘无故打大郎!”
  正所谓“慈母多败儿”,令狐琦看着这祖孙三人“沆瀣一气”,气得咳嗽起来:“大郎不做功课,看这《水产志》做什么!”
  “做什么?五年后,科举从州试起,加考《自然》,是加分题,怎么,你觉得大郎不需要这几分?”
  “什么?这从何说起?”令狐琦蒙了,王氏把做鬼脸的孙儿挡在身后,说:
  “今日晨报都刊了,你说你,一个当朝大员,成日里出入尚书省,怎么就不知道?”
  这下轮到令狐琦尴尬了:“这..我是吏部侍郎,科举,是礼部...”
  “哎哟,好像会试不是吏部主持的一般...”王氏嘟囔了一会,考虑到要护着儿子“做父亲的脸面”,便把孙子带到别处玩耍。
  谢氏见令狐琦消了气,想起听到的风声,便问:“那件事,定下了?”
  “是啊,定下了。”令狐琦点点头,在一旁坐下:“朝廷收复辽东,灭了高句丽,设州县,但叛乱不休,如今要设都护府,我得走一趟。”
  “这一去要多久?”谢氏为令狐琦倒茶,令狐琦接过茶杯:“至少四年,回来后,资历也就够了...”
  “你知道的,要选参议,这资历必须过硬。”
  参议是跻身宰辅之列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台阶,谢氏便不再问,换了个话题:“金城那边,托人来打听消息。”
  “什么消息?列了密级的消息,我是不可能说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